喪葬習(xí)俗:入殮儀式1152-壽陽山骨灰墓園
入殮可分為"大斂"以及"小斂"。小斂指的是給死人穿衣服。根據(jù)歷史記載,古代小斂在死亡的第二天早上就在臥室門口。那時,小斂的衣服首先在房間里展示,然后鋪好折疊床,接著舉行著裝儀式。接著主持儀式的人開始為死者穿衣,先在床上鋪席,再鋪絞,它們的質(zhì)地,要據(jù)死者的身份而定。無論貴賤尊卑,死者都應(yīng)該穿上十九套新衣。穿好后親屬用被子把尸體裹上,然后用絞帶捆緊。在這以后,再把布囊(稱"冒",分為上下兩截)套在尸體上,然后蓋上被子,覆蓋好尸體。
在民間傳統(tǒng)葬俗里,入殮的衣服、被子忌諱用緞子,因為"緞子"諧音"斷子",惟恐因為這個原因遭到斷子絕孫的惡報。人們的做法一般用綢子,"綢子"諧音是"稠子",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孫。殮衣又忌諱用皮毛制作,獸皮,雖然是難得的貴物,但對于已經(jīng)死去的人沒有益處,留下來對生者倒還可以有用。還有一種說法是,用獸皮做被子的話,死者來世會轉(zhuǎn)生為獸類的。另外一種說法是從"全尸"考慮的,說是恐怕人尸與獸革混雜一處而不能辨別。殮衣還不能用帶"洋"字的布料,因為殮衣是給去世的人穿的,帶洋字的布料會使殮衣帶有"陽"的意思,對在陰間的死者不好。
"大殮"是指收尸入棺,這意味著死者與世隔絕,與親人作最后一別,所以舉行大殮儀式非常隆重。
大斂的時間是在小斂的第二天,就是人死后的第三天舉行,以等待他生還過來。按照民間習(xí)俗,要在棺底鋪上一層谷草,然后在鋪一層黃紙,意思是死者的靈魂能夠高高地升入天堂。而七星板則是求*之意。在七星板上鋪黃綾子繡花的棉褥子,俗叫鋪金,褥子上銹海上江牙、八仙過海等圖案,意思是超度死者的靈魂升天成仙。而清末北京喪家流行用的陀羅經(jīng)被、如意*枕等物,都寄托了這種意思。
當(dāng)主人"奉尸斂于棺"的時候,是最能表現(xiàn)也最需要抒發(fā)子女們孝心的時候,是親人孝心形式化的最佳場合。所以,家人們都要捶胸頓足嚎啕大哭。
為了保證亡人能夠落個尸首完整,據(jù)說,凡是亡人生前從身上脫落下來的東西,都應(yīng)殮入棺內(nèi)。比如老年時,脫落的牙齒以及小殮沐浴時所剪下來的指甲。這時,家屬必須把它們放入棺內(nèi)。還有,過去有太監(jiān)因為"凈身"而割下來的生殖器,也要在這時候放入棺內(nèi),說是"來生要脫生個整身子"。尸體、殉葬物放妥后,接著要釘棺蓋,民間稱為"鎮(zhèn)釘"。鎮(zhèn)釘一般要用七根釘子,俗稱"子孫釘",據(jù)說這樣能夠使后代子孫興旺發(fā)達。
文章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| 更新日期:2023-05-06 14:39